找到相关内容192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宗门与密乘指示心性的相似处略举

    而视,如孩童看视,对境显无执生起无有名义的明朗觉性。彼时,风融入心间,故力安住原状,此是心灭而智慧显明之密意。   三、切断理路   宗门:1、云门初参睦州,州旋机电转,直是难凑泊,寻常接人,才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014985407.html
  • 佛相与人心

    并不是心相一致的,这就是心相之异。“有心无相,相随心生;有相无心,相随心灭”之说便是如此。如某人心地本属恶类,其相也邪恶,然而一旦觉悟,立心为善,广做功德,则其相不知不觉中变为端正,这叫“有心无相,相随心生”。再如某人心地本属善类,其相也端正,然而穷奢极欲,无恶不作,则其相不知不觉中变为邪恶,这叫“有相无心,相随心灭”。而且,心同相不同,果报大体类似;心不同相同,则果报差别甚大。如历史上的舜帝和...

    罗 英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55652740.html
  • 漫谈“般若”

    无性本自不生。心性无染寂灭常乐,性自清净即是菩提。此所谓“心生一切法生,心灭一切法灭”。   一言以蔽之,般若即空,空即般若。空是其本,有是其末。空是胜义,有是世俗。是故经云:“般若波罗蜜多,是大波罗蜜...

    华方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52939683.html
  • 我执障道

    」,意即当下不起心动念时,即是我等体真之相,空荡无碍,自性与虚空等齐,但当心起即背离本体空之样,而入有相之境。行者多发心认识此「空无」之体性,久而久之,即能依「空无」之体,觉观心起心灭之有相,如此当...

    玄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04244056.html
  • 福慧与善恶

    善恶消长所致。因此人们若用善心,即上品人;若用恶心,即下品人。世俗占卜星相之书云︰“有心无相,相随心生,有相无心,相随心灭。”亦有其理。由此观之,世间之吉凶祸福,寿夭穷通,尊卑贵贱,荣辱得失,其实不外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82047657.html
  • 佛陀的教学内容:《说处经》

    。如法求饮食、床榻、汤药,诸生活具,则以法也,是谓正命。” “已生恶法为断故,发欲求方便,精勤举心灭;未生恶法为不生故,发欲求方便,精勤举心灭;未生善法为生故,发欲求方便,精勤举心灭;已生善法为住不忘不退,转增广布,修习满具故,发欲求方便,精勤举心灭,是谓正方便。” “观内身如身,观至觉(受)、心、法如法,是谓正念。” “离欲、离恶不善之法,::至得第四禅成游,是谓正定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71953545.html
  • “业” 是什么?

    一成不变和独立存在的东西。事实上,心灭之后(实际就是转识成智),业因就不复存在,人会自然趋吉避凶,就象接通了一种好的能量场、信息场一样。美好纯洁的心灵自然与祥和的东西相对应。只有那些伪气功或邪教的迷信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35454464.html
  • 浅谈“三界虚伪,唯是一心”

    知心外无境,这一切都是唯心所造作,虚假不实,如镜中花,水中月,这样一切都是虚妄的,都只是唯心所变,如是虚妄的心则种种法生,心灭则种种法灭。如此心生,如此法生;如此心灭,如此法灭。法是依心而存在的;本无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80554711.html
  • 佛教思想是一种哲学

    去逝前,曾这样教诲弟子:  “外无一物而能建立,皆是本心生万种法。故经云:心生,种种法生;心灭,种种法灭。”  心,即意识或思维;法,即万物,即客观世界。“心”的生与灭,决定着“法”的生与灭。这就是禅宗...

    执一 玉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94457855.html
  • 朝鲜佛教的兴衰

    恶心之余,心中忽有所悟:“心生则种种法生,心灭故畲墓不二,”“心外无法,何为去唐求师?故不赴唐”。元晓的经历颇似日后中国禅宗的“开悟”。他返国后,或入酒肆娼寮,或持金刀铁锡,言语狂悖,行为乖张,但是他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30060392.html